欢迎访问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财经学院官方网站!
  |  学校主页
文章详情
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申报书

附件2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院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申 报 书

 

 

 

学 院 名 称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名 称      旅游管理

专 业 代 码     640101    

专 业 类 别   旅游管理类  

负 责   人   符茂正     

联 系 方 式   18689947567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制

二〇一五年 五

 

 

填 写 说 明

 

 

1.任务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专业类别按《普通高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二级类专业名称填写。

3.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4.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5.申报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6.封皮用硬纸,不用塑料皮包装。

 

一、简表

专业名称

旅游管理

修业年限

3

专业代码

640101

专业类别

旅游管理类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8.9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380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11.7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136

学院近3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万元)

20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    名

符茂正

性    别

出生年月

1985.08

学    位

硕士

学    历

本科

所学专业

旅游管理

毕业院校

海南大学

职    称

高级

职    务

主任

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大道18号

电    话

 办公:0898-65787065       手机: 18689947567 

电子信箱

279133771@qq.com

邮政编码

571126

本专业获省及省以上有关奖励、立项建设情况


项目名称

时间

等级

授予部门

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

沈丹丹

2009

优秀

国家教育部

教学成果奖

省级导游技能大赛

2012

一等奖

海南省教育厅

课程与教材

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

2011

优秀教材

海南省教育厅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实训基地





教学改革项目

南海旅游业研究

2015

校级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其他

海南海科商旅服务有限公司

2015

省级

工商局

 

二、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

姓 名

学 位

技术职称

承 担 工 作

符茂正

硕士

副教授

主任

云来艳

学士

助教

副主任

王凤霞

博士

教授

客座教授

秦维

硕士

讲师

专职教师

沈丹丹

硕士

中级

专职教师

吴凯

硕士

中级

专职教师

庄雪球

学士

助教

专职教师

 

三、参与共建单位(指校外单位)

单 位

承 担 工 作

海南大学

学术交流

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

校企合作

华宇皇冠大酒店

校企合作

红树林大酒店

校企合作

玉海国际大酒店

校企合作

海南海科商旅服务有限公司

校企合作

 

 

四、建设目标与成效

4.1 特色的体现与标志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如何立足东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时满足市场上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培养人才质量为宗旨,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支撑保障体系等措施,达到以下目标:

4.1.1 采用思路突破、特色办学的方式,五年内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实验环境、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达到省内同类专业的领先水平。

① 根据市场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根据企业岗位设置课程和实训环节。压缩知识型课程,提高技能型、实践型、岗位型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邀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精英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开展聘课、督教、教研等活动。知识型课程所占比例控制在总学时的20%~30%。企业人士参与教学的人数为本专业教师的50%

② 依托旅游与会展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优化实训条件,3年内建成礼仪餐饮实训室、客房导游实训室等,为实训教学提供更好的环境。

③ 3~5年内,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促进专业教师在学历学位、职称、教科研水平、行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企业挂职兼职率100%。

④ 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业入校园,加强同业界的合作,实现校企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⑤ 通过与地方共建的横向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合作等方式,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的联系与互动。

3.1.2结合本学院特色、本专业实际,营造鲜明的专业特色(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入手,开发以符合市场需求的精品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以在实践中验证和提升专业理论为目标导向的科研模式)

①创新性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适应旅游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

成立由行业、企业、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旅游企业基层管理岗位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

打破了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旅游行业用人需要,重新设置了课程,建立了课堂教学与参观见习、仿真模拟、实战演练、专项能力训练和毕业综合实践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利用专题讲座、专家讲座等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奠定学生职业发展基础;

采取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部分课程;

采用“我讲给你听,我做给你看,你做给我看,我来纠正你” 的“四我”方法,对技能训练各个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求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使学生掌握扎实、规范的基本功,逐渐养成注重服务细节的职业意识。

加大实践性教学时数占到总课时,利用实验室操作、观摩考察、岗位实习、强化训练、毕业实习等方式完善实践性教学;

改革考试办法,建立以“能力测试”为核心的考试办法;

制定自主选择与统一实习结合的制度,使学生实习与未来就业方向衔接。

② 探索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旅游行业由于在发展过程的中的不规范,以及单个旅游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和时间段与学校体制存在差异与矛盾使得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一直停滞不前。

我系将依托旅游与会展省级实训基地、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行社等,开展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通过阶段授课,实现旺季顶岗实习,淡季回校学习的灵活模式;再如将专业考察、教师的调研等活动打包给学生,由学生设计线路、制作行程报价、组织整个活动等。

③ 探索技能比武与新老生的传帮代。

进一步深化现有的旅游文化节及导游技能大赛,将其发展成苏州地区乃至江苏省内的有影响的品牌大赛,同时深化技能比武的企业介入,实现技能比武与企业人才选用的挂钩。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研制度,建立毕业生系友联盟,通过毕业生的在职经验和资源,为在校学生的实习、实践和就业提供信息与经验。

3.1.3 建立“塑造学生职业灵魂”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根据旅游业岗位需要,结合我国对学生的思想现状,建立了“塑造学生职业灵魂”的学生教育与管理体系。

① 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尤其注重新生入学、学生毕业的两个关键环节,并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在各学期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

② 将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渗透在细节中,要求专业全体学生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微笑待人,培养服务意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统一出操,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意志品质;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团队精神;设置值勤督察,督促习惯养成;在教室、宿舍创造旅游文化气息,强化专业意识;

③ 借鉴“零缺陷管理”、“走动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没有任何借口”等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深入细致,严格到位;

④ 建立和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规章制度,实现学生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

⑤ 建立多种学生组织,让更多的人参与管理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认识管理、体验管理、学习管理;

⑥ 打造“专家型”辅导员队伍,保证学生管理的“专业化”,有利于学生培养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

⑦ 在思想教育的内容上,除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外,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健康心理和工作作风,着力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沟通意识、诚信意识、服从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⑧ 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该专业注重培育人的职业灵魂,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来实现对旅游职业人的培养。借鉴先进的旅游企业文化,吸收到专业建设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行业、专业的深度认知;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管理中,组建各种学生组织,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在学生教育中,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职业要求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协作精神和扎实的作风。

 

 

 

(可另附页)


4.2建设目标与思路

4.2.1专业建设整体目标

根据旅游业用人需要的变化,结合目前出现的院校之间旅游管理专业竞争状况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在巩固原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方向,强化专业建设目标,有效利用内部和外部各种资源,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形成本专业新的优势。

    1、专业方向:逐步将专业发展明确为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及游艇与高尔夫两个方向;

    2、专业规模:将在校人数稳定在300人左右;

    3、课程建设: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学院精品课程;

    4、专业目标:在不断变化的旅游专业竞争市场上,形成新的优势,将旅游管理专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国内知名专业。 

4.2.2专业建设思路

    1、根据专业建设方向,建立新的由行业专家、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2、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专业发展持续性、教师继续教育和学生就业的稳定,精选3——5家国际饭店集团以及国内具有实力的旅行社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借鉴其经营管理模式、培训体系,利用其市场优势,形成企业资源、学校资源共享,制定共同培养人才的方案;同时,有选择性开辟国际用人市场,外派学生实习、就业;

    3、进行新的教学改革,探讨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继续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建立完整的理论教学体系,使课程建设更适合国际饭店集团的需要,适合涉外旅行社经营管理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国际企业稳定就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的需要;

4、继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从专业建设方向出发,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根据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兼职教师队伍比例,加大双师型比例,根据行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其知识与能力,建立教师培训规划,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培养3——5名青年教学能手,以此带动整个专业的教学水平;

5、创造条件,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学校进行调查研究,要求专业教师承担省级、厅级、院级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总结教学经验编写教材,尤其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编写特色教材;

    6、加大对校内教学资源的投入,在原有仿真实验室的基础上,投资建设信息化专业实验室,引进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的能力;

7、继续探讨新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方式,根据学制特点和学生的成长特点,制定学生教育工作流程,优化学生管理模式,指导学生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

8、继续加强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建设,将追求人类精神文明的大学文化与不断创新、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结合,形成浓郁的专业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育人环境。

 

 

(可另附页)

4.3建设方案与成果预测

4.3.1加强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学习总结国内外一流相关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研究本专业的教学规律,保证特色专业建设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明晰的工作思路。同时,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具有特色专业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建设方案:

① 不断跟踪旅游学科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发展动态,掌握学科前沿信息,并不断补充添加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保持新颖性、先进性。

② 领先的“五个结合”的专业建设理念。即:校企结合、院校结合、教学科研结合、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教学和职业培训结合;

③ 系统“三个层面”的教学课程体系。即: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通识课程、培养创新人才的素质课程、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技能课程;

④ 独特的“五多”教学特色。即:多教材体系、多媒体技术、多元化角色、多样化情境、多渠道评价;

⑤ 先进的“4M”教学模式。即: 教学内容模块化(Module);教学过程活动化(Movement);师生关系互动化(Mutualism);质量评价结构化(Make up)。

4.3.2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① 以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引进、用好”三个环节, 进一步整合资源,对外积极引进人才,对内抓紧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学科带头人选拔管理制度。

② 增加投入,积极争取学院的支持,加大对现有教师进修提高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计划每年选送3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

③ 大力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加强教学和学术团队建设,争取在三年内打造出2个高水平学术团队,引进和培养2-3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④ 继续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到2010年,师生比、博士研究生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学校平均水平。

4.3.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充分考虑现有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明确课程开设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基本要求,精选课程教学内容,制订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计划和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

具体建设方案:

 ①重点培养“导游业务”、“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餐饮服务管理”、“旅行社经营服务与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等课程,力争在3年内使 “客房服务与管理”获得院级或省级精品课程和2-3门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

 ②集中教师力量,计划三年内编写旅游系列教材,包括《游艇俱乐部管理》、《高尔夫园区技巧》、《模拟导游实务》等。

4.3.4进一步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学科基地建设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是教学和研究及硕士点建设的重点内容。建设的重点是实验室、实习基地。

旅游系实验室建设为着力改变文科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旅游系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建设力度,把专业实验室作为旅游系教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系计划在3年内完善和建设四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前厅大堂服务台、数字模拟导游教学实验室、景区(点)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会展项目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分别满足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专业实践活动的需要。

4.3.5 增强重点学科的科研势力,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影响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条件,但仍然存在科研经费不足,每年人均科研经费低,课题立项级别不高、立项项目偏少等问题。我们将积极鼓励教师投入科研工作,争取在三年内申报2项省级级科研课题,保证每年有1-2项省级在研科研课题。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争取横向课题,弥补科研经费的不足。三年内本专业教师均发表较高水平学术论文2篇/年。

4.3.6 完善课内实验室建设

在未来几年内,旅游系将以项目运作为理念,依托旅游与会展实训基地,逐步建设和完善多个专业实训室,以配合理论教学。

① 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

更新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的 Abacus GDS实时预订系统和Galileo GDS实时预订系统两套软件。原有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上,新增“旅游社运行与管理模拟系统”,增强和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服务功能,配合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策划与营销、旅行社运行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实践。

② 酒店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

2014年,拟新建酒店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配备酒店管理模拟教学软件系统,满足饭店管理概论、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

③ 旅游景区(点)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

为更好地配合旅游系旅游管理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拟在2015年新建旅游景区(点)开发模拟实验室,满足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旅游策划等课程的学习和教学要求,满足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与开发、导游实务等课程的实验要求。

④ 会展项目管理模拟教学实验室

为了配合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经济方向的培养目标,拟在三年内新建会展项目管理模拟实验室,该实验室分别包含会展营销模拟教学系统、客户关系模拟教学系统和会展项目管理模拟教学系统,符合会展策划和会展项目管理方向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要求,能够满足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节庆活动组织管理与营销、会议组织管理与营销等课程的实验要求。

4.3.7 不断推进校、政、企的紧密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活动,深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双重保障。在今后3年内,我系不仅要不断完善本专业实训场所实验、实训设备、器材的更新与改造,还要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与旅游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目前我系要发展建立实习基地的会展和旅游企业共有20余家,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海南海口及博鳌三亚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大型会展、大型庆祝活动、交易会等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接待和服务工作,培养锻炼学生策划、创新、组织和协调能力。同时,企业还可以帮助学校担负实践经验传授、案例教育工作,既支持了会展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同时定期输送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促进教师教学、科研的不断提高。

 

 

 

(可另附页)

五、基础与改革

5.1 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5.1 教学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评价等内容)

5.1.1 专业现有基础

依托优越的区位的和经济发展优势,国际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相关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取得了长足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左右,学院逐步涉足旅游类专业,目前开设了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游艇方向)、旅游管理(高尔夫方向)等专业方向,现有教职工 10人,其中高级职称 1人,中级职称 4人,“双师型”教师占95%以上,,海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 人,并旅游局、旅行社、酒店、广告公司、物流公司、展览公司等企业和行业聘请了外聘教师多人作为兼职教师,行业内资深人士多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5.1.2教学管理改革方面的成就

旅游管理专业秉持学院“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和“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努力培养面向现代服务业,面向旅游相关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①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

由于学院教改理念新,措施到位,教改成效显著。近3年,拥有院级教改新专业方向2个,院级精品课程1门。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

②教材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院级精品教材1门,院级精品教材立项3门,编写了一系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体现专业特色的自编校本教材(讲义)3余门。

③教学制度改革

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学院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细化教学制度管理。

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参加多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与竞赛以及第二课堂,取得的学分经审核批准后可替代选秀学分和部分必修学分。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学院教务处参照《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制定了考试工作规程、考试违纪处理意见、学籍管理细则、推进学年学分制工作方案、系部培训工作管理办法;修订了课表编排、调课、教学检查、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系部管理文件等64项常规教学制度,坚持每周教学例会制度,认真学习教学管理文件。通过系列制度的落实,对学院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有效监控。

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管理。学院网络遍布所有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教学楼、图书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全校师生提供现代化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环境。在教学管理上,使用方正教务管理软件,可查看课表、成绩录入以及学生网上选课和评教等。

④职业资格鉴定

专业可对5类职业技能(资格)进行初、中、高、技师的职业资格鉴定。近3年来,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其他证书率高达到100%。

⑤学生创新实践成果

近5年来学院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证的通过率达到70%以上,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各方面均衡发展。 

5.1.3专业在校企业合作方面情况介绍

①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积极服务学院各个专业与课程建设

专业成立由校内外对应专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学者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形成例会制度,对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岗位群进行研讨与论证,使得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贴近社会岗位需求。学院建立了“职业素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专业拓展”新四类课程体系,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对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课程进行了深入指导,帮助学院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简况表

序号姓 名职 称委员会职务学历专业所在单位01王凤霞教授主任委员博士旅游管理海南大学02秦晓利管理师副主任委员硕士旅游管理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03谢飒副教授副主任委员本科旅游英语海南科技职业学院04李艳梅助教委员硕士农业观光海南科技职业学院05彭海新管理师专业建设顾问本科人力资源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06符茂正中级专业建设顾问本科旅游管理海南科技职业学院07云来艳助教秘书本科旅游管理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②互聘师资队伍,形成双向师资合作机制

在产学研过程中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岗位轮训,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

聘请企业部门经理和部门主管按照企业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在学生的培养方面达到或接近了无需前期培训,即可获得高素质、上手快的一线服务和管理人员。   

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各类实践课程与毕业论文指导、专业讲座、学生专业竞赛指导等多种形式教学。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如符茂正、沈丹丹、吴凯、清分别在海南海世界旅行社、海南椰晖国际旅行社担任兼职岗位。

③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产学合作及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尤其重视对旅游与会展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旅游与会展类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占总课时的60%左右,初步建立了课程技能实践、顶岗实习、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考察、综合技能实践的多种实习实践模式。2011年,省级教研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研究获得立项,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受到企业的认可与支持,多方共赢局面初步体现。与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三亚红树林大酒店等多家知名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旅游与会展专业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供学生进行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岗前培训、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学与实践。

目前,专业已形成了校内模拟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完整的三级实训体系:学生在模拟实训室内学生完成理论向技能的转化和建构,对职业技能知识进行初步的积累和训练,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显性实践技能的积累和操作,之后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岗位实践知识和技能的隐性学习,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学院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更新、专业调整和改造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探索与企业需求、市场需求的紧密联系,在旅游与会展相关专业中建立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2+1”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只注重学校教育的做法,加大了毕业生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力度。学生通过“在校学习、企业顶岗实习、返校学习、毕业实习及就业”三个阶段,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实战培训操练、知识技能的重塑和深化、就业”,以培养出紧密结合市场,紧密体现企业需求的应用人才。

5.1.4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实训基地情况

目前,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客房实训室和餐饮实训室。建有相关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数多个,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玉海国际旅行社、三亚红树林大酒店、海南海世界国际旅行社等。

5.1.5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评价

通过完善考试制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性项目、导游技能大厦、客房铺床技能大赛、餐厅中餐摆台大赛等活动,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跟踪调查毕业生情况,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通过举办毕业生联系会,到用人单位了解情况等多种方法,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毕业生成长情况,毕业生成长情况可以反映出专业对人才的培养所采取的战略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和改革教学,使教学更好地反映生产实践和毕业生个人发展需要。

5.2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制度、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

5.2.1人才培养方案

探索建立和实施“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即第一阶段(入学后的前两年)为基础课程教育阶段,主要突出全面素质的培养;第二阶段以学科专业大类课程教育为主,选修复合培养模块课程,强化专业大类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第三阶段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实施专业方向教育,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可参加毕业设计、科研课题研究和生产实际工作等。

按照“三段式”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管理学、经济学、数学和法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采取“打通”和“分段”方式培养, 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线,采用统一的经济管理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开设为专业学习打基础的宏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等。二年级末,在学生对专业基础有一定掌握的条件下,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专业课除旅游经济学等必修课程之外,还开设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策划与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景区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以及军事训练、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创业创新技能培养、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5.2.2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教学规律的机制,完善教学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励机制、用人机制和评价标准,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形成关注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

①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重新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②实施导师制,提高学生投入科研的积极性;

③加大教学研究的支持力度,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出版教材的支持力度,特别是精品教材;

④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增强实践经验的教学。要求教师走向社会,采集实际的管理素材和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邀请外系或外校的专家、学者以及

操作训练为基础完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避免实践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

 

 

(可另附页)

 

六、学校的支持保障措施

(从领导、经费、政策支持等方面阐明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

成立了分管教学院长、系负责人及校外专家组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系主任牵头,成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具体事务由旅游管理教研室负责组织落实。

   (二)相关配套政策

    1.学校保证本专业所需教师及实验、实习指导教师的聘任和进修提高;支持到相关学校、企业聘请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

2.对积极投身教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及有关人员给予奖励。

3.学校拨专款支持专业教改工作所需的教材建设和科研活动;保证教师的教材编写时间,编写教材酬金从优;对优质教材另外给予奖励。

4.担任教改课程教师的工作量和津贴适当提高(根据课程改革难度和深度确定)。

(三)资金投入

   为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资金投入作如下具体安排:

   1.师资培训费每年3万元(近3年);

   2.专业信息资料库建设费2万元;

   3.新建专业多媒体教室1个,增加投资3万元;

   4.新建旅游管理专业模拟餐厅、客房,投资10万元;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费每年5万元。

 

(可另附页)

 

七、学院学术委员会意见

 

 

 

 

 

 

 

 

 

 

 

 

 

 

 

 

                          (盖 章)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八、学院审核意见

 

 

 

 

 

 

 

 

 

 

 

                           (盖 章)     院长签字:

 

                                                               年   月   日

 

 


友情链接: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大学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琼山大道18号,邮编:571126,技术支持:学校宣传部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22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琼ICP备15001472号-2  技术支持:禾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