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技能大赛分享交流会于2017年3月在学院旅游教研室办公室举行,2016年由国家教育部主办,由福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我校代表对符茂正老师带领学生吴亚洲
参加并荣获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此项荣誉海科首项、海南首项历史性的突破。
随着荣誉盛会落下了帷幕,新一年的技能大赛马上开始,旅游教研室各位教师从大赛指导教师的视角,回顾比赛,反思比赛过程中的得失,并通过与其他参赛单位对比,理性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探讨行之有效的选拔和培训模式,以期在今后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赛后反思
通过之前一次的参赛经验,发现选手在参赛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有参赛选手虽比较优秀,但积极性不高;笔试环节拉分最多;导游讲解不熟练或较紧张;才艺展示流畅性欠佳等不能把正常水平发挥出来等问题,在2017年参赛的前期准备中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和训练。首先,要求选手是主动报名,并从始至终积极性较高,主动完成培训任务;理论笔试环节,高度重视,多套模拟题练兵;才艺展示环节分别是与导游身份相符,唱歌、说唱快板、评书、脱口秀等语言类的节目,并注重节目流畅性的把握;讲解训练方面,则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在办公室、教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甚至在参赛的火车车厢里都让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对自己进行训练,锻炼心理素质,以保证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能够正常发挥自身的水平。
虽然以往易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从成绩也可看出,在备赛的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与此同时,在赛后结合大赛组委会总评会上的总结,作为参赛的领队和教练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选人问题
首先就是“选人”。“选人”的第一要点就是选手的形象气质、整体状态、礼仪仪态。大赛评委授讲“选人的标准就是让评委看了你就不想让你走,你的气质、性格吸引人;同时,要选‘目中无人’的选手,上台不胆怯”。另外多位评委都强调选手的发音、口齿很重要,绝不能有方言或说不清普通话的情况,另外态势语言要自然,而这些都是在强调我们所选的人一定是综合素质相当高的选手。
然而,根据专家的点评,反省自己,我们在选人上有严重失误。凭借之前的参赛经验,我们每次选拔的参赛选手多是比较优秀的二、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有一定比赛经验,得到过诸多荣誉,考取导游资格证,即将毕业。但这样的选手往往对于比赛的积极性不高,感觉是被动去为学校比赛,对获奖的渴望不够强烈,训练过程中往往出现懒散、偷懒、被动、自以为是的情况。因此在此次选人环节,我们更多或是仅仅看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这也是此次比赛失误的关键点之一。
(二)导游词撰写
2016年度比赛的景点讲解内容要求是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讲解时间为五分钟。在前期撰写导游词的过程中,仅是讲述了景区中每一个具体景点的内容,而忽略了整个景区的特色,没有将景区的特色突显出来,没有对景区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是将表面的东西,甚至是可能会与其他景区雷同的东西讲了出来。在创作导游词的过程中要注意景点的“点、线、面”内容的设计和整合,要注意导游词组合的科学性,导游词前后顺序的逻辑性。导游词不能仅是讲“点”,不能太具体;也不能讲“面”,太笼统;而要讲“线”,将一个景区、景点的布局、特色相串联,讲解清楚,大众通用的景点知识不能在这样的比赛中有优势。
至于英文导游词,要特别注意讲解的对象是外国人,注意讲解对象的年龄结构、身份等特点,不能用中国人对孩子的方式进行英文景点的讲解,也不能把中文朗诵的风格放在英语讲解上,英文导游讲解更要注意强调主题,要进行“合时合地” 的讲解,不能脱离所在的现场,一些人物故事,或是其他景区共性的东西没有特点,脱离讲解现场,不适宜出现在导游讲解服务的比赛中。与此同时,还应注意英文讲解的语速,每分钟180-200个字最恰当。同时要从外国人感兴趣的角度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
总之,根据赛后评委所讲,导游词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让评委听完之后有思考,有可以回忆的东西,而不是听完没有营养,更谈不上回味。
(三)讲解风格与方式
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的讲解,首先要有亲和力,选手所选语言的感情色彩与基调要与所讲解的景区内涵相一致。例如不能讲所有的景点都要笑,要笑的恰到好处。同时,选手的态势语言,站姿、仪态,每一个手势都很重要。从优秀的选手身上可以看出,选手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设计的。另外,讲解时的语音、语调也同样要注意细节设计,不能出现方言这种严重的语言问题。
在语言表达清晰的基础上,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解,即是对讲解技巧的考察。选择严谨还是幽默的风格,要与所讲的景区内容相符,更要前后风格、基调统一,不能瞬间变换风格。
(四) 比赛着装
在每届技能大赛后的总评会上,多位评委会谈到选手的参赛着装问题,评委表示一定会在讲解中扣分的着装有短裙、紧身裙、细高跟鞋。专家评委们认为,要选择适合景区风格、内涵的服装,与此同时,还要适合选手自身。赛后反思在服装问题上的失误,主要源于教练自身的不够重视。回想2012年第四届全国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参赛经验,当时过分关注选手的着装,在赛前专门挑选并租借比赛服装,但最后成绩并不理想,让我们感到还是讲解和才艺节目本身的质量更重要,服装并不占主导地位。而在此次备赛过程中,参赛团队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太不在意选手的服装,只要合身整齐就好。通过两次极端的经验,让我们深刻反思比赛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五) 知识问答环节
知识问答环节所体现和考察选手的绝不是简单的专业知识,评委在选手回答问题的现场反应、语态、表情中考量的是选手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此次比赛中,一个中文选手所抽的问题并不算难,但由于选手太激动、头脑发热,直接说“经验太少,我不会,我以后会努力的”;在英文的问答环节,一名选手基本没有看懂问题,甚至听不懂评委老师的互动,听不懂主持人的语言,在这样的状况下,讲解的成绩自然不高。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再次警示我们赛前要认真对比赛的每一个环节细致把握,尤其要将问答环节的题目整理成册,要像模拟讲解、才艺一样,对知识问答环节进行情景模拟和训练。
(六) 才艺展示
通过2017年度的赛后总结,专业评委强调以下几点:第一,比赛中专业艺术选手较多,例如专业的古典舞、现代舞、美声演唱、戏曲、乐器等才艺节目;其次,批发类节目多,如朗诵、新疆舞,或是革命年代的文字朗诵,如雨巷等,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历史时代文字的内涵,更谈不上准确表达;第三,语言类节目普遍分数不高,因为节目没有硬功夫、不专业;第四,“一秒变装”的节目分数低,即前一秒后一秒干的不是一件事,串烧可以,但串的不好即是可怕。
由此可见,才艺环节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才艺”的真正内涵,就是希望参赛的选手们、未来的导游们有一技之长,强调的是才艺的专业性,这才是才艺比赛的核心。
二、参赛心得
(一)构建参赛辅导团队,明确一对一的辅导配置
在参赛过程中,与多家院校的领队、教练沟通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成绩较好的学校基本都是一对一的辅导,即一个指导教师带一个选手,最多不超过两个选手,这一经验是我们日后参赛中需要认真商讨和改革之处。就像总评会中专家的点评,比赛不仅是选手与选手的比拼,而是一个团队的比拼,因此构建参赛团队是十分必要的。
(二) 注重导游专业招收中对才艺特长的侧重
对于综合性学院的旅游系,在招生过程中自然不如旅游专业类院校有优势,因此可以考虑在招生时放宽对有文艺特长学生的入学条件,或是去艺术类专业的中专进行对口招生工作的宣传,仅是一种想法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教师应在学生一年级入校时就开始注重挖掘或开始培养学生的文艺特长。
(三)优化选拔方式,注重综合素质的选拔
参赛选手的选拔要全方面考核。通过参赛的经验教训,结合各类专家在关于“选人”问题的阐述。不难看出,全国性技能大赛所选的参赛选手,他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因此绝不能放宽选人的标准。不能仅看重选手的外形条件,更不能仅看重选手的积极性,要对选手的语言表达、发音情况、仪态举止、参赛经验、外形条件、参赛积极性、是否考取导游资格证、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才艺、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和选拔。因为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拉开差距的就是对细节的把握,因此,参赛团队从第一步选人时,就不能马虎,要加强对标准的细化。
(四)细化评分标准,不忽视每一个参赛环节
据2016年度参赛的成功经验,在日后的备赛过程中,要细致分析比赛规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知识问答环节必须如同景点讲解和才艺展示一样,一次次的模拟实训,整理并完善参赛的问答环节试题库,一题一题的演练,才有可能在每一个环节有完美的表现。
2017年度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是“历年来规模最大、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一次比赛”,通过这次参赛,使参赛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收获颇多。参赛前的“信心满满”,参赛后的深刻反思,我们不能忽略的一点是,在我们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提高,赛事一年比一年激烈,选手一年比一年优秀。与此同时,通过比赛感受到作为综合类院校的一个系部,仅是赛前下到功夫是万万不够的,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团队的协作。通过赛后的反思,我们能够更理性的面对自己在教学、训练过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与不足。因此,也激励我们在之后的教学、教研过程中不断反思、认真总结、继续努力,希望通过一次次全国技能大赛的参赛体验,提高自身院校的高职教育水平,为全国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